失败7次耗时两小时,发出来自我删节的版本。大家可以对比微信版本了解愚民政权不希望人看到哪些话。
00.前言
在开始介绍美好的美国中产生活之前,笔者需要先打个预防针。这些年因为办自媒体的原因,有幸认识了非常多的华人和在中国的网友,从自己的经历和身边及网上的所观所想,也能清楚看到一个规律。就是发现有一些新移民,曾经还是向往美国,过来生活一段时间之后,反而立场大变。
出来这种现象未必奇怪,即使婚姻都有近一半的失败率,选择国家定居自然也逃避不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心理落差。说个大实话,其实美国的生活模式,大部分中国人,未必真能喜欢这里。
有些人即使在美国生活多年,也很难改变这种习惯。这导致不少移民,来了美国不但没有动力去过语言、文化关,还容易在美国高度内卷于华人社区的小圈子。接触的信息从生活、教育、时事新闻,到对美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了解,都依赖于中文特供--其实大家在美国看到的中文内容还不如在中国看的中文,原因?你懂的,大外宣和统战部对美国华人是用战略高度来搞认知战的。换句话说,所谓到了美国,其实只是接触美国的华人小社区,这样认识的美国当然是片面不健全的。
这并非笔者有什么偏见,恰好相反,这些总结既有我自己亲身的体验,也有对网上网下熟悉的人的观察总结。笔者本人经历了文化和生活习惯的转变,从当年小到不适应冬天喝冰水,喜欢都市生活尤其叶公好龙纽约那类大城市,对于大自然和户外也无特别热爱,到活成一个心情宁静的hillbilly,有机会就去教堂,安于山林田园。这是个我接受美国的环境,并喜爱上它的过程。尤其自己过去9年参政议政,帮助我加深了对美国的认识,才完成对于应许之地、人类灯塔的理解和共鸣。但是,恰好是这个转变的过程,让我能清楚看明白现实,很多人永远不会真正喜欢上美国。
所以,不要盲目出国,这句话其实也是说给并不反美的朋友们听的。因为即使这部分人,也有不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向往变成厌恶,好不容易来到这里,体验几年后,却在失望之余对美国由爱生恨。我身边就有这种活生生的前车之鉴。
如果你不喜欢城市的喧嚣和复杂的人际关系,不爱人口密度太大的环境,同时热爱DIY(自己动手),还有接触新环境的好奇心和对持续学习练习英文的兴趣,并且从灵魂深处把独立自治当成毕生追求,那么才能给你的移民生活打下幸福的基石。而且在美国也需要花时间关心时政,因为这在民主社会其实就是关心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的民生问题,就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和必须。
如果能完成笔者提及的上述心理建设,那么就能获得真正喜欢上美国生活的条件。本文跟大家介绍一下美国中产最好生活的样子,注意,这一切都是中产这个框架之内,因为这是笔者熟悉的区域,更好的日子当然也不少,但雾里看花不如从自己切实体会到的生活经历中提炼有价值。
以下罗列一些活动,这是典型美国中产生活,你如果心动超过80%以上,美国才值得你考虑移民。尤其最后两条很关键。要是喜欢的比例不足一半,尽早断了这个念想,没有心灵的充盈,在美国的日子其实很平淡无聊。而且美国也迟早会更严格地驱赶冲着吃福利、挖墙脚而来的人。
01.户外活动
美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成为大众户外活动的天堂。露营、滑雪、远足登山等,也是美国中产最常见的一些户外活动。
相关文章:旅行运动的惊险经历 - 滑雪失联获救
(最近放弃卷中文圈,有了很多时间享受生活,这里分享一个新滑雪挑战,让滑厌了的雪道又生动起来~)
相关文章🔗家有童子军带我们去露营——美国小朋友社交必备技能
02.旅游
大部分从留学生起步,在美读书安家的华人中产家庭,每年都会安排2次以上的跨州或者洲际规模的全家旅游。
相关文章:真实的美国南方
夏日黄石国家公园里遇到的华人众生态
摩洛哥?!不,摩纳哥...回忆南法行
03.适应DIY当个handyman
除了生活在纽约那类高生活成本的大城市,美国中产家庭往往住自己一栋栋独立的房子🏠,带院子,像德州、佛州、加州这些地方,不少还配家庭游泳池。笔者以前在北卡大学附近做过敲门拜票的事,发现就是那里“贫民窟”的居民,也有自己的独立屋住,即使外观到内部都相当破旧,但是毕竟依然是独立的一个房子。
养房自然带来修水管、管理游泳池、园艺种植、清理烤箱壁炉等,事无巨细的这类维护。而在美国这些需要动手的活,人工费用都不低。上门服务一次,最少也是70-100美元的花费,需花费数千维修费的事也司空见惯。如果属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群,恐怕只适合在人力成本相对廉价(不少是因为通过非法渠道)的蓝州生活。但是问题是美国蓝州的日子整体上已经越来越像移民们离开的地方,费这个劲,不如不来。
04.培养国际胃
在美国如果能养成一个国际胃,过日子方便很多。这大概是我们这个反unlimited全球化的平台少有地支持的涉及国际化的事。一旦扩大了饮食摄取上的接受度,就连困扰很多华人家庭的给孩子带午餐便当这类事,都可以完全省略。
全球美食常年榜首的是意大利餐,法国菜也赫赫有名,墨西哥餐馆向来是便宜量足还味美,就是肯德基麦当劳也不全是垃圾食品。当然中餐依然是大家的最爱,不过也不妨尝试其他。在美国大部分地方,正宗中餐谈不上丰富,但是却很容易吃到全球其他各国的精品。
相关文章🔗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致敬了人民和传统
05.跟社区互动起来
这里的社区,自然不是单指华人常见的中文学校、旗袍舞会、迎接中国文工团演出和各大城市筹办春晚这些,何况这类活动基本没有不被统战的了,而是指华人之外的美国邻里乡亲。这包括去去你附近的美国教堂,参与孩子学校的PTA,参加本地政治,等等。
这其中参与local政治这事值得多说几句,比如出席你的议员举办的Town Hall,不少是免费性质的与选民互动的活动。美国本地政治很大比例是讨论怎么花钱,不参与也就自动放弃监督本地政客使用纳税人的钱的权利。
06.带孩子一起爱运动
前面已经提到走进大自然的户外运动,而其实美国普及全民健身的便民运动资源也格外丰富。且不说每个小区附近通常都有的健身房、活动中心、游泳池这些基础设施,就是专项的体育俱乐部,也五花八门。
我家肉包哥不是运动型,但是如果把我们只去过1-2次的活动全都算上,他也尝试过游泳🏊、击剑🤺、拳击🥊、滑冰⛸️、射击🔫、棒球⚾️、篮球🏀、攀岩🧗。虽然没有严肃地投入其中任何一项活动,不过从他这些年打过的酱油也可以看出来,美国各式各样丰富的运动club无处不在。如果能培养对体育的兴趣爱好,可以极大充实在美国的生活,优质地打发掉很多时间。
07.摆脱对都市生活的依赖
其实这一条基本秒杀了大部分中国人对美国生活的感情,也是中美差异最大的地方。中国最好的区在城市中心,繁华,且各种服务业发达。
而大部分地方的美国,属于城市建设外观其貌不扬的市容市貌,缺乏鳞次节比的高楼大厦。实际上有这些高楼的往往是城市中心,而这类地方已经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内,衍变得越来越不安全。现在美国真正好的地段是郊区,但是高楼大厦在这些地方对于美国这种地广“人稀”的国家,是个罕物。10层以上高度的楼,都未必多见。
所以很多中国人来美国,只会感觉这里土,似乎都不如中国二、三线城市金碧辉煌。而美国的内涵和优点,没有掌握一定的英文语言能力并不容易得到。这样就造成很难培养对美国的感情。
08.妥善解决父母养老
一些80后独生子女因为父母养老问题,需要海归或者迟迟不能把自己定位成为一个美国人。孝顺是中国文化的特色,而在美国长期定居,没有对美国的归属感,则很难获得发自内心的幸福。
这还真成了忠孝不能两全的难题。
从笔者自己大部分同龄的在美国的同学、朋友身上,我多少都有看到这类困惑。理解这些情绪的成因,只是因为我自己是个super size的美国patriot,时间长了,我跟他们中的许多也渐行渐远,疏于联系。
09.总结
所以,如果不想进入精神囚徒,就掂量好上诉几点,没有80%以上的共鸣,大可不必周折移民。
即使冲着美国的福利、免费大家拿的那些事来这里,随着美国国力被全球各种钻空子的人来消耗,其实越来越难以维系。相应的整治措施势必将不断出台,贪图小利的人无法长期占到什么大便宜。
如果无法完成从城里人到平民的心态转换,劝你不要来美国,美国社会的特点体现在生活的细节,也需要高度的独自自治精神才能领悟。很多人并不合适。不是每个动物喜欢被放归山林,包办婚姻也未必比自由恋爱成功。就是类似的道理。
最近我还惦记着要用手机拍黑道滑雪的视频,要赶着出门了,先写到这吧。如果大家有兴趣,以后还可以继续讨论这个话题。